目前分類: └會議&人物訪談&實地查訪 (5)
- Nov 01 Sun 2009 13:06
完稿-霄裡溪青年工作團隊訪談 by晟鈺
- Oct 30 Fri 2009 15:50
初稿-霄裡溪青年工作團隊訪談(事實面) by阿璇
問:地下水是否亦受到汙染?
答:居民多年來之習慣,便是自家旁之溪流取水飲用。然設立工廠後,卻發現於煮茶之鍋子中驗出重金屬、甚至有器具因此腐鏽,不堪使用。
然政府官員卻回應,水中本就含有重金屬含量,若無這些礦物質,反而是不良的水;又另有官員認為,現早已是現代化之國家,為何不接自來水之管線?
但居民本來就能不靠自來水廠處理、就有乾淨的飲用水可使用,為何要再透過自來水管線,飲用經過處理的水?
- Oct 29 Thu 2009 13:52
初稿-關於參加社會運動的經驗、心得問題彙整BY琪琪
- Oct 25 Sun 2009 23:34
矽谷毒物專家:台灣高科技治污標準落後200年
本報2009年10月1日台北訊,呂苡榕報導
「台灣有21世紀的高科技產業,卻只有19世紀的防治標準」,從事科技產業污染監督近30年的「矽谷毒物聯盟」資深策略顧問Ted Smith,昨(9月30日)如此公開抨擊台灣高科技污染治理政策。他提出三點具體建議:首先應要求企業資訊公開,其次是仿效歐盟REACH指令,修正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最後則是針對高科技產業制定適當的水污、空污及廢棄物管制標準。
所謂REACH,係指歐盟《化學品登記、評估及授權指令》,是目前歐盟關於化學務品管理的統一法規。它擁有一套完善的註冊及評估體系,涉及約3萬種化學物質,要求年生產量或進口量達到或超過1噸的所有「現有」或「新」的化學物質都要進行註冊,以提供相關的使用安全性資訊。
昨日在台灣環境行動網與立委黃淑英主辦的高科技污染物管制記者會上,Smith表示,這兩天走訪了台灣高科技污染地,其中包括霄裡溪與彰化王功地區,他認為像友達這類的公司,斷然拒絕政府或民間團體對其公開資訊的要求,不願公布所使用的化學物質內容,對民眾及環境造成深切的傷害。而這種盲目追求高科技的做法僅僅只是短視近利,因為全體人類必須共同承擔傷害環境所帶來的後果。
- Oct 14 Wed 2009 16:13
[資料整理]2009年9月30日 霄裡溪流域實地訪查 BY阿米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