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紀錄人員:晟鈺、琪琪

彙整人員:琪琪 

與談人:周江杰先生 (政大新聞所博士班)

李翰林先生 (政大公行所博士班)

張傳佳小姐 (台大新聞所碩士班)

 三位關於參加社會運動的經驗、心得問題彙整:

一、    與談人簡介

1、周江杰是政大新聞系博士班學生,會參與霄裡溪青年工作隊,是因為同學李翰林,再加上他是新竹人會說客語,對問卷蒐集相當有幫助,對當地的民情也較熟悉。

2、李翰林是政大公行系博士班的學生,參與過很多社會運動,從蘇花高、中科等事件都能看見他參與的身影,最早他是從台灣環境行動網得知這些高科技污染的事件,後來還找了朋友、同學和杜老師一起到過新竹了解霄裡溪的污染。

3、張傳佳是台大新聞系的碩士生,參與社會運動最早是因為社團,也有參與樂生案,這次的霄裡溪案也是和社團的同學一起,她大學是唸公共衛生系,對民眾用水方面有了解,這次主要是做用水調查問卷的設計。

二、霄裡溪青年工作隊與愛鄉協會的分工方式?

     向法院或地方機關行使救濟或意見表示必須發公文,需要由團體為之。而愛鄉協會即是霄裡溪汙染事件之行公文團體,霄裡溪青年工作隊於愛鄉協會中之工作分配為擬訂說明稿、公文之助理身分。藉由愛鄉協會「名」之幫忙,達到霄裡溪青年工作隊調查到的事實表示的途徑。

 三、在社會運動中如何運用媒體的力量?

       沒有特別尋找媒體管道,縱使霄裡溪事件在聯合報第五版的新聞,也是因為以前參與社會運動所建立的人脈網絡而促成此事。然而閱讀者必須思考的是:新聞的真實性如何?

另外 他們有談到霄裡溪案和其他社會案件的屬性不同處,例如蘇花高因為還沒建,所以要運用群眾的力量,透過媒體等管道,必要時還要發動靜坐等活動,來吸引媒體的注意;但是霄裡溪案是在地性質很重的社會運動,且這件事純粹利用法律即可解決,所以不必透過村民到環保署抗議,也不不太花力氣去吸引傳媒的注意。

四、如何讓科技大廠重視霄裡溪汙染的嚴重性?

      友達近年欲朝向綠色企業邁進,因此我們在世界性的論壇中反應我們的訴求。此會議後所邀請列席的包括世界各國重視環保事宜的團體,讓科技大廠重視環境議題並且「正視」已造成汙染之危害的環境問題。

 五、如何使社會運動成功?其方式?

     社會運動的後製作業需要許多的人力資源,然而這些資源並非是單一類別的,而是由不同領域的人所組成。例如霄裡溪青年工作隊的成員包括社會學領域、音樂相關領域、新聞領域、公共行政領域、公共衛生領域……等。由此可知:社會運動由人際網絡所構成。大學生在學生時期認識跟你一樣對社會事關心的人,若是真正需要參與社會運動的人時,就有許多資源可以運用。

社會運動的關鍵主要是人的參與及對周遭事物的關心。而養成即是從身邊的事發現問題,培養對問題的敏銳度。也能和學校以外的人事物相處,例如做用水調查時,和老伯伯溝通的技巧。

想參與社會運動,可以先到NGO組織做一些義工性質的工作,例如李翰林就是先去組織剪報紙。另外能做的是,把事情問題化,多想一些問題,從能關心的地方著手,不一定要上街頭靜坐抗議拿白布條之類的,對事情只要多一份關心,就能找到一些參與的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ycufel95 的頭像
    cycufel95

    法律服務專題 - 環境.人.法律

    cycufel9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